书快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书快小说网 > 红楼之远亲 > 第39章 红薯宴

第39章 红薯宴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前院宴席简单,清谈后直接开宴即可。后院就争奇斗艳了,因存着让邬桐相看的心思,冼太太等人见院子里三角梅开得正艳,所幸让各家小姐们去赏花,妇人们坐在阁楼里品评一二。

黛玉还是个小姑娘,邬桐便让黛玉陪着小姐们去赏花,顺便也看看小姐们的教养。以黛玉的本事,应付这些小姑娘们绰绰有余。

“县尊太太,那是我夫家侄女阿银。”人刚走,冼太太就指着一个身着红衣襦裙的女孩儿道,“是夫家大哥的女儿,今年刚及笄,母亲是汉女,汉话说得可好了。”

邢太太闻言挑挑眉,指着不远处,身着鹅黄百褶裙的少女道:“那是我侄女阿喜,明年就及笄了,她娘亲是秀才家的女儿,正教小姑娘认字算数呢。”邢太太没女儿,但也有娘家侄女儿啊。邬柏这个金龟婿可不能让。

两人的话像是火柴,点燃了人群中掩藏的火信。各家主妇噼里啪啦,介绍起带过来的女孩子们。哪家不是带了最优秀的女孩儿,尤其是那些商户人家,姬妾众多,容色俱全的女儿自然不少,很多都带了两三个,誓要促成这桩姻缘。如今一个个当家主母挤到邬桐身边,介绍自家的小姑娘。邬桐一时看的眼花缭乱,第一次知道香饽饽这个词的含义。

说实话,邬柏年纪不小了,也是时候该操心婚事了。可邬桐心里,总觉得邬柏年纪还小,十六七岁而已,高中生的年纪,这就要相看定亲了?

那些女孩子,一个个才十四、十五,虽打扮成熟,也还是一团孩子样儿。邬桐心里不舒服,却想起昨晚柳琼的话。

邬柏在这里历练,如果有幸能够高中,在翰林院历练三年后,最好能够外放。琼州这里有柳琼打的底子在,还有皇上看中的造船厂,是能出业绩的地方。对邬柏来说,是最好的外放地。

如果能娶当地的女子为妻,邬柏以后的路能走的更顺,仕途也能更进一步。邬桐压下心内的不舍,细心地观察起各个女孩子。冼太太家的阿银无疑是最合适的,姓冼,父亲是黎人,母亲是汉人,一手抓黎,一手托汉,是最适合联姻的对象。

且阿银长得不差,皮肤虽有些黑,但鼻梁高挺,一双杏眼活泼灵动,很有些黑里俏。和黛玉相谈甚欢,却也没有慢待其他的女孩子,有说有笑,并不是个难相处的人。以后做官太太,少不得要交际,以小姑娘的出身,能够不孤高还合群,小小年纪属实难得了。

邬桐端起茶杯品了一口,心里暗暗点头。想着能让邬柏见见最好了。也许真是和柳琼心意相通,说曹操曹操到,邬柏领着一溜儿小厮过来,笑眯眯地走过来:“姐,姐夫说有一道新菜,让大家伙儿尝尝。”

说着摆摆手,众小厮默默将托盘放到长桌上,之后小心地退出去。

邬桐一瞧,乐了,这不是后世的炸薯条嘛。她有个爱好,最喜欢的不是土豆薯片,而是用红薯炸的薯条。外皮酥脆,内里柔软香甜,是她最喜欢的味道。邬桐朝一旁赏花的小姑娘们招招手:“阿银,阿喜,快过来,有好吃的。”

在邬柏进来的时候,小姑娘们就安静了下来。古人早熟,小姑娘们也知道来这里的目的,听到县尊太太召唤,均理了理衣服,矜持地走了过来。款步行来,有人如弱柳扶风,一摇三晃。有人如风中的小白杨,昂然挺立。也有人,如雪中挺立的红梅,孤高自赏。

邬桐对阿银更满意了几分,小姑娘背脊比小白杨还直,步伐矫健,三两步就到了跟前。余光偷偷看了邬柏两眼,不动声色地坐到冼太太身边。

被这么多道目光注视着,邬柏脸有些发烫。历练这么久,也不是虚耗光阴,邬柏当即压下翻涌的心绪,对着邬桐示范薯条的吃法:“姐夫说这个得用手拿着吃才好,不用筷子。”

说着还拿了一根示范,邬桐笑着让大家:“别客气,都尝尝今日的菜。”让过了人,对着邬柏道,“跟后厨说,拔丝地瓜该上了。这菜得现做现吃,不然就不好下筷子了。”

邬柏对着众夫人行了个礼,就要下去。谁料阿银站起来,对着邬柏,娇声道:“等等,阿喜妹妹要跟你说话。”

阿喜立时瞪圆了眼睛,见众人望过来,脸早红透了,悄悄扯了扯阿银的衣角,小声嘟囔:“我......我没要说话。”

阿银甩开了阿喜的手,愤愤道:“你刚一直在问我他的事,我都不认识他,当然不知道了。你要是想知道,直接问他就好了。哼,让你问你又不问。算了,你不问我问。”

阿银清清嗓子,看着邬柏道:“你今年多大了?听说你跟县尊太太是龙凤胎,是也不是?他们都说你是秀才,那你是要回京城科举了?什么时候回去?科举后要回到琼州做官吗......”

冼太太有些尴尬,忙呵斥道:“阿银,不得无礼。”

“我哪里无礼了?”阿银噘噘嘴,理直气壮道,“我们黎人女子可不兴盲婚哑嫁。二叔想让我嫁他,我当然要问清楚了。他长得这么俊,要是回到京城,不回来了可怎么办。”

人群顿时静了下来。是啊,她们都是地道的琼州人,到了京城不说露怯吧,肯定没有在琼州自在。千里万里之遥,一去不回,就是被欺负死,也没人会为她们出气啊。

邬柏倒是不卑不亢,款款行了书生礼,笑着说:“小生过两年就回京科举。如果成绩好,希望能在翰林院历练三年,之后谋求外放,定会尽全力回琼州的。”

说着也不等众人反应,施施然转身离开了。身后,众人交头接耳,邬桐看着弟弟有些仓皇的背影,无声地笑了笑。黛玉对着阿银眨眨眼,显然也看出来,哥哥这是害羞了。

很快,拔丝地瓜被送了上来。作为一道风靡华夏的美食,当然也能轻松征服古人的胃,众夫人小姐均对拔丝地瓜赞赏不已。可见甜食是不论民族出身,共通的大杀器。

香菱在薛家时没管过庄子,但她不傻,自然知道红薯高产意味着什么。以前听宝钗提过,说是红薯珍贵,不易栽培,却从没想过不易栽培的是人心。此时对着一桌子小吃,有些食不下咽。

宝钗姐姐在薛家,管了这么多年的内宅,清不清楚红薯的事呢?

邬桐自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,侧身跟冼太太、邢太太二位说话。冼太太出身黎人大族,夫家也是大姓,邢太太出身农家,家里地是不缺的。能得这两家的支持,后续红薯的推广会顺畅许多。

冼太太、邢太太问起今日菜色的做法,邬桐半点儿不藏私,一一细说了一遍。怕大家记不住,宴会结束后还一人发了一本册子,将做法悉数奉上,着重标明了红薯的耕种方法和产量。

果然,第二年县城发种子时,农户和佃户都给种了下去。当然,这是后话。

只说船厂那边,半年时间终于造出了两条船。船上的火炮射程能有三公里,比之之前最多射五百米的船载火炮,改进的不是一星半点。因着第一次做,技术还不是很熟练,时不时地要秘密请教柳琼,是以两艘船,花了半年时间才造出来。

柳琼来琼州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造船,现在船造出来了,当然要去看看了。当即将县务分派下去,带着化妆后的邬桐,一同去了造船的小岛上查看。

为什么邬桐要化妆呢?因为不能让永兴帝知道,柳琼什么事儿都告诉老婆啊。虽然邬桐什么都知道,但该装的时候就得装,哪怕临行前分派任务时,林如海有些怀疑呢。

林如海留下来做什么呢?当然是管理甘蔗园和纺织厂了。甘蔗园是私财,有贾芸和香菱照管。红薯丰收后,现在地里空着,正忙着翻地下种呢。纺织厂放在黛玉名下,已经见到利了,其中一半的利是朝廷的,黛玉自然上心。当然,放到黛玉名下的原因,是柳琼折子上说的,什么专利使用费,五十年,专为有贡献的技术人员设置的。

永兴帝虽然对专利使用费这几个字有些陌生,但这个套路他熟啊,这不就是筹功嘛。就跟将士打了胜仗就得封赏一样,工匠做出了突出贡献,也可以封赏嘛,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工匠玩命儿地给皇家干活啊。

话题扯远了,说回甘蔗园那边,贾芸和香菱因照管甘蔗园的缘分,阴差阳错地倒是走在了一起。香菱虽被人贩子拐卖,但因年龄小,又长得好,人贩子奇货可居,想卖个好价钱,倒是没玷污了香菱。呆霸王薛蟠虽买了香菱,但一来香菱年龄小,被薛姨妈护着没让儿子动手动脚,二来薛蟠是个喜新厌旧的,几次三番被老娘下面子,干脆丢开手不去管了。如此反倒是便宜了贾芸。虽说差着辈分呢,但到底香菱姓甄,甄士隐权衡一二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。两人在琼州成了亲,因当初五婶子同意贾芸在琼州成亲,两人在甄士隐的操持下,正经过起了日子。两口子管着甘蔗园,日子过得很是不错。

觉得日子不错的,还有海上飘着的柳琼和邬桐。两人在船上,远远就瞧见了岸边停靠的巨船。船身被刷成耀眼的白色,如巨浪般,傲然挺立在岸边。十二根鲜红的桅杆和旗帜迎风招展,旗帜上赤金的“周”字苍劲有力,在风中摇曳作响。

靠近时,船上的水手早铺开一条条舢板,将巨船和柳琼几人乘坐的船只连接起来。

柳琼一下子抓住邬桐的手,邬桐神情激动,一把甩开碍事的手。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刻,她就算是重病,也会一骨碌爬起来,去船上看看再闭眼的。因此倒是一马当先地走在最前面,稳稳地走过了木板。

看着一晃一晃的木板,柳琼心里直打哆嗦。他有轻微的恐高症,刚才扶邬桐,不是担心她,是他害怕啊。

怕也没用,谁让他是领头的呢。闭了闭眼,柳琼憋着气,满脸通红地走上了舢板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